来源:本站原创
2022-04-30 13:00:08
虽然建筑安全管理在我国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但是客观的讲,由于一线施工作业人员安全意识低,项目部在人员管理方面相对比较薄弱,根本的问题是人员管理方面缺乏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现阶段,一些建筑施工行业的人员管理仅仅停留在劳动工资的管理上面,除了行业比较固定的少数员工之外,大部分员工的管理都属于劳务分包和专业分包管理,没有纳入正常的人力资源范畴之内,主要有以下几个问题:
(1)人员资格达不到要求
目前,真正在施工现场从事安全管理工作的人员有一部分人员学历交底,年纪较大,学习能力不足,知识更新较慢,基本上还是以自己的经验来管理,安全生产管理知识的欠缺给日常安全管理工作带来一定难度。另外,建筑施工行业在申报三类人员时,部分人员为了得到证书,通过一些不正当手段进行申报,如编制假的劳动合同、制作假的毕业证书等,这些人员在活动相关证书的同时,也加大了建筑施工过程中安全生产管理方面的隐患问题。
(2)人员流动性大
施工项目的一个最大特点就是人员流动相对较大,这是导致施工作业人员、班组长、工长、队长以及安全人员不是很固定。对于施工行业来说,肯定是想留住这些有经验有资历的人员,但是市场的竞争给人带来了更大的利益驱动,在各方面的驱使下,有些人员在一个行业考取了证书后,可能很快就更换的工作单位,而老的单位在一个考试合格期内仍然沿用该证书从事一些工作,而考证者到了新的单位,新单位可能又给他们申报了其他证书。这样的恶性循环,给三类人员管理带来了很多问题。
(3)人员得不到重视,流于形式
在施工现场几大管理人员岗位中,项目专职安全管理岗位人员缺口较大,主要表现为以下现象:没有按照规律规定配备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人数够了但部分人证不相符;管安全的有人但没证,无证上岗等等。主要原因有:项目负责人片面追求工程进度,施工过程中专职安全管理人员往往不被重视,尽管口头对安全也重视,但没有足够的投入。有些项目负责人考虑节约人工成本,安排专职安全管理人员从事多个岗位,造成安全管理人员安全监督力度有所下降,不能及时发现隐患。
(4)人员培训、考核时存在问题
为了更好的从事该项工作,相关规定要求三类人员定期进行相关的培训学习工作,以提高他的安全生产意识和管理水平。但是现实存在的问题是政府相关部门虽然制定了比较完善的考核制度和措施,但是在实施过程中却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扭曲。建筑行业应定期对三类人员进行培训和学习,但是由于时间原因以及公司的重视程度不够等问题,导致行业的培训学习流于形式,往往是一旦取得合格证书后,几乎没有参加过任何形式的培训学习活动,这样就大大降低了他们在施工现场发现安全隐患的能力。在证书考核过程中,由于考核管理人员的管理失误,导致考核试题泄露,时部分人员没有通过自己对安全生产知识的学习经历而轻而易举地通过了考试。这样以不合格的身份、才能从事的工作,安全能力很难胜任岗位要求。
上一篇:建筑起重机械从业人员的劳动态度
电话咨询
咨询热线:13917089764
李老师:13917089764
微信咨询
报名时间:周一至周五 9:00 ~ 17:30
或留下您的联系方式,我们将尽快与您联系
预约报名